1、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施工单位在应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时,应当以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合理编制施工设计方案。当前,该类施工技术中最常用的是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正式操作前,施工人员先要整平施工现场,开挖排水沟,并结合施工设计方案确定轴线定位点和水准点,以便落实放线工作,进而明确桩位坐标;其次落实桩柱钻孔、浇筑混凝土等工作,在钻孔期间,合理架设水泵与桩架,同时将地下水位控制在泥浆液面以下;最后将适量的泥浆有序注入孔内,以维持钻孔的润滑度,进而减小后期施工的阻力。
2、土石方工程施工技术
一般而言,土石方工程涉及场地平整、土石方填筑、基坑和管沟开挖等环节,而不同环节对施工条件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施工方法及设备。例如,反铲挖掘机更适用于开挖含水量大的一类、二类、三类砂土以及独立基坑。土石方开挖和回填技术是建筑施工技术的关键内容之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先要收集并计算出土壤密实度、含水量等各项数据,再结合施工技术的不同特点与具体的运输要求,最后利用当地的地形优势,保证开挖和回填的安全性。除此之外,相关技术人员还要科学合理地编制出边坡支护方案,尽可能优化基础并增强其稳定性与抗震性。
3、砌筑工程施工技术
作为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砌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找平。
正式砌筑前,相关施工人员应在明确基础防潮层的基础上确定各层标高,然后使用水泥砂浆或者细石混凝土完成找平工作。
(2)放线。
施工人员根据龙门板上标注的轴线和施工图纸上注明的墙体尺寸,用墨线在基础顶面上弹出墙的轴线、宽度线,以及门窗洞口的位置线。
(3)摆砖。
放线完成后,施工人员便可在基面上按选定的组砌方式对干砖进行摆放,同时核查门窗洞口等位置的放线长度与砖块摆放长度是否一致。
(4)立皮数杆。
施工人员要利用皮数杆来测量砖缝厚度与过梁等处的具体标高。
(5)挂线。
施工人员要采用单面或双面挂线的方法使砌体处于垂直、平整状态。
(6)砌砖。
施工人员要采用“三一”砌砖法在砖块摆放位置开展砌筑工作。
(7)勾缝。
施工人员要用灰浆等材料清理和修正墙面,以确保其表面平整。
4、电气接地施工技术
电气接地施工技术是防雷接地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升建筑物防雷效果、保证防雷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该技术的运行原理是借助防雷接地系统及时将建筑物遭受的雷电转移到地面,以减少雷电危害。在具体操作时,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施工要求合理选用接地装置,并严格规范接地施工流程。施工人员可以采用共同接地的施工方式进行防雷系统的安装与完善,但需要注意的是,接地电阻不可大于1Ω。
如果电气接地施工未达到预期效果,则施工人员需要采用人工接地极的方式进行处理,并在搭接圆钢、底钢板的时候,将搭接钢筋的长度控制在底板钢筋直径的6倍。
与此同时,施工人员还要重视防雷设施的焊接工作,以保障焊接质量。焊接完成后,施工人员还应通过喷漆等方式来做好设备防腐处理,同时做好相应的标记,以便后续施工。
5、建筑防水施工技术
防水处理是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建设过程中出现渗漏水问题,那么建筑物的建设质量将难以保障。例如,施工缝或裂缝导致的屋面渗漏水,外墙开裂导致的外墙渗水,防水设施不到位导致的浴室、洗手间防水性能下降等问题,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物的整体质量。
因此,相关施工人员要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水材料,根据实际施工需要合理选用防水施工技术,对房屋拐角等漏水概率较大的部位进行防护,从而提高建筑物的防水性能。
具体措施如下:
(1)施工人员要提高防水层的施工质量,并视情况增设防水涂料层;
(2)当屋面出现漏水时,施工人员先要凿除漏水点附近的保护层,再对保护层进行修补,必要时可以对屋面进行全面返修;
(3)在处理外墙的渗漏水问题时,施工人员应凿除渗漏水位置的外墙抹灰层,及时封堵外墙的沟缝和孔洞,清理现场后,再进行抹灰与找平处理;
(4)在处理混凝土裂缝时,施工人员可以沿裂缝走向,每隔一段距离在裂缝内打入注浆钉并注浆,待墙面干燥后,便可拆除注浆钉并修复装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