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是将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也是高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开展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时,应当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提升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水平。为了能够使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取得良好成效,首先要对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准着力点,促进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不断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在高校专业建设与课程发展不断深化的形势下,要想使高校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实现更大突破,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体系。在高校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中巧用课程思政,能够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当中,能够使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变传统思维,通过实施课程思政,最大限度促进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促进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现更大突破。
在高校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巧用课程思政,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想使高校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发挥专业课程的导向作用。通过实施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而且也能够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而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奉献精神、创新意识。
在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时代,协同育人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在高校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巧用课程思政,有利于完善协同育人模式,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效结合,建立更加科学和完善的育人机制。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拥有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通过对这些思政元素进行收集与整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些思政元素进行深入讲解,不断强化学生对传统建筑与艺术设计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有效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从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特点来看,最为突出的就是具有融合性的特点,需要教师将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效融合,进而才能使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实现更大突破。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思政教育能力,高校也需要对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师进行教育培训,强化他们的融合意识,使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师能够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通过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有效开展课程思政。
实践性是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又一突出特点,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性较强,只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才能使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这就需要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把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进行有效结合,多开发一些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精品课程和创新课程,多带领学生参观红色基地,多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
高校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特点还表现为具有协同性,需要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方法和策略,发挥方方面面作用,最大限度强化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整体水平。这就需要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师加强与思政专业教师的交流、互动与合作,共同研究如何在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中实施课程思政,避免出现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真正在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政治意识、职业素养、道德情操。
对于任何教育教学活动来说,只有明确教育教学目标,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有的放矢,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在高校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中巧用课程思政,首先要明确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目标,最主要的就是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强化学生全面发展能力、引导学生强化政治意识作为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根本目标,在此基础上倾力打造具有创新性的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机制。为了能够使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目标更加明确,高校应当制定相关的指导措施和指导意见,如制定和实施《高校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指导意见》,明确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目标、任务和措施,引导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师加强对课程思政的研究,为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提供政策指引。
要想在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中巧用课程思政,需要不断完善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促进课程思政更具有实效性。大力加强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闭环”系统建设,将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最大限度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不断取得新的成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运行体系建设,更加重视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在应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方面已经步入了创新发展的轨道,学生在应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方面日益增多,教师应当将“网络道德”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始终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法规。
在开展高校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时,除了要围绕课程本身进行思政教育之外,也需要进一步拓展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领域,将更多的元素融入到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进而才能使课程思政取得更好成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红色建筑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而且也具有很强的思政教育价值,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红色建筑开展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带领学生参观红色建筑,使学生在了解红色建筑设计网络的基础上,向学生讲授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弘扬和传承红色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教师在拓展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领域方面,还要切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研究,也要加强与学生的经常性沟通,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要想在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中巧用课程思政,也需要在丰富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载体方面持续加大力度,推动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协同发展。教师要积极推动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在“教”与“学”互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例如: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设计,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际能力,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强化共同发展的意识。教师要为师生交流互动打造多元化载体,教师要强化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在与学生进行“对话”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渗透思政教育内容,不仅要在专业领域指导学生,还要在思想政治领域引导学生。
在开展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方面,也需要不断创新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模式,着力提升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加强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趣味性建设,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将更多的思政元素融入到多媒体PPT课件当中,在此基础上采取文献讲解、翻转课堂、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进行讲解,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严谨精细意识,培养学生“科研诚信”能力。在创新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模式方面,还需要教师根据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特别是在教学方案设计方面增加有针对性的思政元素,挖掘和融入更多思政元素,正确处理好“本源”与“延伸”的关系,引导学生吸引传统文化元素开展建筑与艺术设计,强化学生的审美精神,引导学生突出“技”与“艺”的统一,努力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实现突破。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形式。在开展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时,应当从有利于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有利于完善协同育人模式 “三个有利于”入手,对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进行科学设计,发挥方方面面作用,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入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明确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目标、完善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拓展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领域、丰富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载体、创新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模式,推动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取得更好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