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同时受到关注的还有字节跳动年仅28岁的算法工程师猝死的新闻。性质相似,但建筑设计行业受到的关注远不如互联网大厂。对比收入尚且可观的互联网行业,在地产行业动荡的背景下,身处房地产上游的建筑设计行业出现裁员、降薪、倒闭。
但事实上,建筑设计行业的下行趋势已经持续多年,堪比“007”的工作时长、不被承诺的年终奖、狭窄的精神生活空间、在甲方需求面前卑微的话语权……建筑设计频频与“劝退”二字绑定。
围墙高筑
这不是第一起建筑设计师猝死的案例。
2015年5月,上海某建筑设计院30岁硕士女工程师猝死;2016年10月,上海某大型国企规划院院长陪同甲方工作时,突发脑溢血去世;2020年,上海某设计院1997年出生的建筑师突发脑溢血去世。
尽管尤安设计向媒体三连否认:设计师猝死发生在非工作时间、非工作地点、非工作原因,但设计行业高强度的工作环境是不争的事实。
“说是6点下班,但实际上工作是做不完的。”2020年,小A在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型上市建筑设计公司工作,负责给排水设计的施工图绘制。
一个建筑项目在设计阶段通常要经历可行性研究、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几大步骤,越往后设计程度越深,建筑、结构、设备等多个专业需要互相配合。“稍微复杂一点的项目,一个建筑专业向下统筹10多个工种都是有可能的,几乎每天都在开会。”刘怡说。
因此,白天开会,晚上画图,是设计师们的常态。即使前一天通宵工作,第二天仍要按时上班,否则会影响其他专业甚至整个图纸的进度。
整个2月,刘怡通宵工作2次。接受采访这天,她凌晨一点离开公司,早上5点半起床接着工作,只睡了三个多小时。而周末单休是常态,偶尔周末无休,“一个月能有一次双休,就已经很幸福了”。
刘怡自认是比较能熬夜的人,但步入26岁,她感觉身体情况突变,工作两年多,她胖了20斤,头疼、颈椎病、过劳肥、脂肪肝都找上门了。工作一年,小A患上椎间盘突出,失眠、暴躁、抑郁也随之而来。
为了方便加班,小A和刘怡都住在步行可达公司的地方。让刘怡震惊的是,不少同事把房子买在公司隔壁的大楼里,两栋楼地下室连通,大家每天从家里坐电梯到负一层,在地下室吃个早餐,再坐电梯上楼工作。“就像在学校一样,画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好像一辈子不离开院里的围墙都可以。”
房企爆雷,殃及池鱼
2021年,房地产行业经历了一次壮烈洗牌,殃及作为上游配套服务的设计行业。
房地产咨询平台克而瑞数据显示,2021年,房企TOP200中有4成房企累计业绩同比降低,全年销售目标完成率平均值为88%。2021年下半年有2家特级、4家一级建企申请破产重组、清算。多家上市设计公司公告显示,2021年出现不同程度的计提资产减值,个别客户资金流动性风险是2021年公司利润下降的重要原因。
房企资金周转压力加大,不少企业选择延长付款周期,继而影响其上下游行业的回款进度。降薪、裁员的阴霾笼罩在设计师们头上。
据了解,设计行业的薪酬结构一般由基本工资与奖金两部分组成,通常写进合同里的只有2000~3000元不等的基本工资,奖金部分仅作口头承诺。奖金分为每月预发工资与年终奖两部分,是主要工资来源。公司会在入职时与员工敲定年薪,其中70%或60%会作为每月预发工资发放,公司每年或每半年会对个人产值进行一次结算,将大于每月预发工资总和的部分以年终奖的形式发放。
小A的甲方是某头部房企,对方对图纸要求很高,会对每张图纸进行打分,只有拿到满分,才能获得奖金。
熬过只能拿基本工资的试用期,小A好不容易等来自己第一次产值结算。她想着,以自己的项目量和加班时长,预估产值怎么也有好几万元吧。
但此时,甲方爆雷的消息传来。“我们之前做的那些满分的图纸,奖金全没了。”
公司告诉小A,经过核算,她的实际产值是负数,小于预发工资。她并不了解产值的具体计算方式。“每天早十晚十,几乎全年无休,万万没想到,我的结局会是倒欠公司钱”。
2017~2021年地产建筑业年终奖环比增长率(图源:薪智《2022年薪酬白皮书》)
黄金时代终结
事实上,在房企集中爆雷之前,建筑设计行业的下行趋势已经持续多年。
从事建筑设计行业20年、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袁牧回忆,2008年以前,建筑学硕士在北京一年能拿到十二三万元,好一点的单位、强一点的人才拿到20万元也是常有的事。“现在恐怕比那时候稍微低一点,在大城市,新人的年薪十几万元,小城市大概在8万~10万元。”
“那个年代可以算是黄金时期,建筑设计师很稀缺,收入很好,也不愁项目。”他介绍,2008年以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房地产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不少院校都开设了建筑学专业,从业人员越来越多。
住建部数据显示,设计行业从业人员从2011年的172万增长到2020年的440万,十年间人员增长156%。
但建筑业产值利润率自2016年起连续四年下降,工程设计收入仅增长1.5%。自2013年起,建设速度放缓,公共建筑项目和住宅项目都大幅减少。
2011~20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图源:国家统计局)
袁牧的直观感受是,这一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设计项目越来越难获取。“早些年,即使是邀请招标或大型重点项目,有七八家企业来投标就很了不起了,但现在稍微像样一点的项目,几十家企业投很正常。”
相应的,设计费持续低迷,恶性低价竞争普遍存在。袁牧介绍,过去住宅设计费在30~50元/㎡,公建80~100元/㎡,现在住宅设计费约10元/㎡,公建约30~50元/㎡,“差不多是原来的1/2~1/3,住宅跌得更低一点。”袁牧说。
他介绍,建筑设计的费用占总工程造价的比例为3%~5%,但实际上由于各种拖欠、损耗,能拿到1%~2%就不错了,大部分公司在盈亏线上下挣扎。
“劝退”建筑学?
随着行业光景变化,房地产业不再是“香饽饽”。以“建筑老八校”之一的重庆大学为例,2014年,本科毕业生去往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就业的人数比例为29.62%,到了2021年这一比例已经下降至16.64%。